• 宝马娱乐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法医精神病鉴定规定

    2020-07-07 17:03:32

         “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 、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

    法医精神病鉴定


           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行政处罚法第26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不予行政处罚 ,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0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 ,应予处罚。”精神病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判断有无责任能力。

            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

           一是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 ,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

           二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丧失了控制能力 ,其行为已无法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控制 。

           三是必须是在发生危害行为的当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四是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 ,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五是处于智能缺损状态 ,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 ,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

    上一篇:什么是法医毒物鉴定?2020-07-07
    下一篇:法医临床鉴定概述2020-07-07

    近期浏览 :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 菜单
    #
    在线客服

    x






  • XML地图